相关文章
斜铁产品目录
联系我们
- 名称:泊头市华瑞机械有限公司
- 电话:0317-8080588
- 传真:0317-8083456
- 联系人:葛经理
- 手机:13643266415
- 网址:http://www.hrjxzz.com
- 邮箱:bthrjxzz@126.com
- 地址:河北省泊头市郝村镇万寨工业区
- 更多……
铸铁平板新闻资讯
专家教你如何填好2011高考志愿
1.正确认识自我 志愿,是考生升学的意愿,体现的应是考生升学的主观愿望。眼下,高考报考材料要求考生亲自填写,并签名确认,目的就是要充分尊重考生意愿,防止出现家长志愿和教师意志现象。 考生在选择志愿中,要正确认识自我。一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志向,选择适合的学校、专业,这样可以在将来的事业中做出成绩,有利于个人理想的实现;二是客观地分析自己在整个考生群体中的位置,包括班级、校内以及市内考生的大体名次,了解本校、本市近几年升入各类大学的人数,从而把握住志愿选择的大方向,不致于出现重点院校与一般院校、本科院校与专科院校的层次颠倒问题。 社会对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师资、科研等指标的评价,形成了各高校的排列次序。“天南海北”及沿海高校的生源爆热,西部高校的考生冷落,形成了高校分布的地域特征。贴近社会需求高校的热俏和基础学科报考人数的减少,形成了高校设置的时代特征。这些因素,使得学校与学校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考生应根据自身的情况,与之对照,不难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2.充分估计别人 填报志愿,是考生依据自身的实力,在整个考生群体中参与竞争,因此要充分重视别人对志愿选择的动向。一是要慎重对待热门学校和热点专业。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需求量的加大和科技进步对高科技人员经济回报的增加,出现了新的热门高校和热点专业,人们一味追逐这类学校和专业,造成了这些学校的生源爆涨,导致录取分数线提高、落榜生增加。科学预见报考形势,合理回避该类学校和专业,将有助于考生志愿的选择。一般来说,本地学校招生量大,考生报考自然较多;外地学校计划少,报考者也较少。了解了别人报考志愿的动态,也就有利于避开热点,使自己的选择能够出奇制胜,真正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3.详细研读资料 填报志愿时,要注意收集、整理招生资料和信息。对前三年本地区考生志愿的分布、高校提档分数线等资料,进行认真分析,找出年度间学校志愿上下波动的规律,结合社会需求实际,预见当年生源的大体走向。从中选出几所适合自己的学校,进行细致斟酌,然后决定取舍。 实践证明,科学分析招生资料,才能使志愿选择更具针对性。对学校往年提档线上下波动现象的把握,可以减少填报志愿的失误,然而这些现象也并非一成不变。有的学校上下波动明显,有的则持续“高温”,有的却持续多年志愿“不济”。年度间的志愿波动是在大多数院校间存在的,因此具有可参考性,把握得好,可以较好地提高志愿的“命中率”。 4.做好综合平衡 从近几年的情况看,第一志愿录取率有较大提高。一方面是考后填报志愿,使有效志愿分布更趋合理。另一方面就是报考志愿的综合平衡,使志愿分布的面更宽,从而第一志愿录取率有较大提高。 平衡志愿,一是指要做好自身的平衡,即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高考成绩去选择学校,不可盲目追逐名牌、热点,做好自身心理的平衡。二是在一定范围内搞好学生间志愿的平衡,采取志愿预报和信息反馈的方式,帮助考生指出新的报考热点和学校空缺,给分数上竞争力较差的学生以准确指导,做好集中志愿的疏导工作,避开热点,减少损失。 5.兼顾一般志愿 近几年,随着招生报考政策的放宽和社会就业形势的变化,考生志愿中盲目攀高、不服从分配的学生日趋增多。上大学,重要的是有了学习的机会,专业的选择也应更加有利于自己的提高。眼前的学习,只能看作是为未来的就业打基础的有效途径,不是职业培训,因此要转变升学是为了就业的观念。体现在报考志愿中,应该是先考虑上学,再考虑学校和专业。在学校和专业的选择中,更应重视专业,而后选择学校。在志愿顺序选择上,应慎重选择第一志愿,更要认真对待二、三志愿,服从分配志愿也要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合理填报,确保升学“底线”。另外,志愿间形成合理的梯度,也是兼顾一般的一项措施,不要一味追求一类学校或专业,造成志愿平行,增加调剂的难度,降低录取率。 考后填报志愿,可依据的参照材料较多,只要认真分析招生形势,积极探索志愿流向,把握志愿填报规律,将有助于提高志愿的“命中率”。 一、掌握信息“三了解” 往年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经常发现有些考生只一味埋头苦读、两耳不闻窗外事,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景、有关的招生政策及各高校的招生信息很少了解,在选择高校和专业时无所适从。其实了解这方面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掌握信息是正确填报志愿的前提。考生要了解信息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 了解和掌握国家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了解高校及专业发展的有关信息。应该看到,21世纪的今天,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传统产业的变革,新兴产业的加盟,市场经济的完善,中国已经加入WTO,尤其是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制定,社会经济发展对未来行业人才的需求变化,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迈向大众化教育,考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将大大增加,高层次学历教育的规模扩大,许多考生更深入的在考虑本科教育后的继续深造,进行二次定位。这些都为我们的学习和就业提供了新的空间,需要考生多渠道的了解,把自己的兴趣和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给自己在学业和今后的就业上定位。 在了解国家招生政策和各高校的信息中,考生们经常会问,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好学校,什么样的专业才算是好专业,哪些学校和专业更适合自己?这就需要对大学和专业有一个基本的评价。 什么样的大学才算是好大学呢?笔者认为可以着重了解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这所大学的学科是否齐全。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和渗透,对学生的受益是教师所无法传授的;二是看这所大学是否有深厚的科学底蕴,这是以后事业发展的坚实基础;三是这所大学是否有高起点大目标,这是指瞄准世界一流的目标,不断进取,时刻有危机感的学校,才是最有希望的大学;四是这所大学是否拥有强大的人文文化氛围,这是最能体现学校的灵魂,是此大学区别于其他大学的本质所在。而选择专业是个更为具体的问题,应该明确,专业是没有好坏之分的,有人认为应慎重选择专业与就业密切联系起来。既然如此,选择专业前,建议应考虑下面两个问题: 一是选择的专业与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是一种什么关系。是把专业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还是把专业作为从事其他新职业或继续深造的基础,如果是后者,应淡化“专业”的概念。 二是有的专家认为,每个人都有基本的志向趋势,选择专业时,除成绩因素的限制外,考生还应考虑自己的性格特征、气质倾向、兴趣爱好。如果对自己的性格、能力和兴趣优势一时未能确定,可以留意一下自己在社团活动、选修课中所表现出的兴趣特长,也可以咨询家长,老师及同学对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参照潜能测试的意见,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选择专业方向和设计自己今后职业生活道路,打破把单一的学科成绩作为参照的局面。 填报志愿,毕竟是考生对未来从事的职业的第一次重要选择,所以志愿的填报一定要体现考生的志向,与考生本身的情趣、爱好和特长相结合。但我们看到每年在填报志愿的过程中,经常碰到的是要么家长代劳,要么考生对将来朝哪个方向发展讲不出所以然,有的考生在交谈中,表现出对生物、化学等专业很有兴趣,并在中学阶段曾有获奖,但询问选择专业时,却要报计算机、当选法律方面的专业,看得出受功利思想的影响非常大。 还有不少考生及家长为孩子的高考分数高出所读专业很多分,而感到惋惜,认为早知这样,应挑一个分数更高的专业。这些不结合考生本人的兴趣、特长和能力,而仅仅以成绩为惟一参考的心态或做法是不对的。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选择仅仅是“热门”而非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进了大学后产生厌学情绪,导致退学的例子也是不少的。二、 填报志愿六个注意: 现行的高考录取是以分数线为基本标准的,考生也是把高考成绩作为填报学校和专业的主要依据,可谓什么分数报什么样的学校。那么如何选择“恰当”的志愿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因素: 1、 注意正确定位。考生要对自已在考生群体中的位置进行合理估计。首先要对自己所在的中学进行定位,分析自己所在中学的教学质量在全市、全省中的档次,以及往年高考中的录取率、进本科和重点大学的人数和比例,自己在学校里所处的位置;其次参考你喜欢的高校历年来的录取分数线、专业分数线是多少,从中排序。通过定位和排序,从而较准确地估计自己的实力能进哪类高校。 2、 注意考虑填报志愿的形式。考前填报志愿,对考生来说是个难题,但这种形式的优点是,考生填报志愿时能根据自己平时的成绩和水平确定自己的上学目标,最体现自己的意愿和志向,缺点是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实力,导致填报志愿时过高或过低;考生考前估分往往会出现成绩较好的学生偏保守,分数较低的偏高;女生保守,男生偏高;内向型学生保守,外向型学生偏高,这是一般情况,考生可以在使用时参考。另外考生要注意高校历年(而不是一年)的录取分数线、招生人数多少、专业的冷热程度以及报名是否踊跃等情况。 3、 注意不要填报自己身体条件受限的专业。身体条件是除高考成绩以外能否录取的硬性条件。许多专业对考生的身体条件是有限制的,如色盲不能报考医学、生化、美术类等专业,表面抗原阳性的不能报考食品类专业,还有的专业对身高、耳鼻、四肢等有限制,填报志愿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国家教育部、卫生部关于招生体检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各高校在《招生章程》中的有关规定,不要填报高校招生不能录取或不宜就读的专业,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4、 注意高校录取“大小年”的问题。高校录取“大小年”是指高校在某省这一年录取时分数比较高,下一年录取时分数下降,彼此重复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考生在分析上一年各高校录取分数线时,因不敢填报高分高校,涌向低分高校,使得上一年高分的学校分数线下降,而低分高校因填报人多而分数线飙升。因此在参考有关录取资料时,一定不要只看上一年的情况,要参考几年的情况,尤其参考相同填报志愿方式的有关资料会更有价值。 5、注意第一志愿的填报。因为目前大部分高校招生的方式是将同一批次的第一志愿的考生按规定比例(如1:1.2)进行筛选、录取,如果第一志愿不足,再依次调配第二、第三志愿的考生档案。这就是说在同一批次中有上百所学校同时进行录取,如果第一志愿落选,在档案转给第二志愿或其他学校时,同批次其他学校有可能第一志愿已经录取满额,造成我们常说的“高分落选”。据招生办统计,这几年重点高校按第一志愿录取的考生占该批次录取数的比例在90%以上,一些著名高校达100%。这意味着当第一志愿未被录取时,你在这一批次中失去了90%的机会。 6、注意志愿“梯度”。重视第一志愿,并不意味着对其他志愿可以随意填写。虽然第一志愿的录取率很高,但由于各学校之间的不平衡或受考生填报时形成的大小年的影响,有的学校会出现缺口较大的情况,这些学校的录取分数线总体比第一志愿的学校要低,所以考生填报时,第二志愿的学校一定要比第一志愿的学校有梯度,第三志愿的学校又要有所降低,以增加录取的概率。同理,在专业的排列上,也应有一定的梯度。很多大学专业志愿录取采取的是分数级差方式,如果你填的几个志愿都是“热门”专业,就非常可能影响到录取。 三、正确处理“四个关系” 填报志愿时,许多考生会碰到两难的情况,就是在选择或放弃之间作出抉择,这就需要综合分析,冷静选择。 1、 选择“冷门专业”还是选择“热门专业”。不可否认专业和就业的直接联系,一些专业由于就业前景看好,填报的人多,就形成了“热门”专业;反之,则形成了“冷门”专业。其实“热”与“冷”是相对的。首先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需求导致的就业形势是不断变化的,今天的热门专业明天可能是冷门专业。从最初的数理化热到后来的外语外贸热,再到后来的财会热、管理热、政法热,到目前的计算机热、电子信息、经济类热,就反应了专业在顺应市场经济、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要求而不断进行冷热变化;其次,冷与热的相对还反映在许多热门专业是建立冷门专业基础之上的,学好这些冷门专业转入热门专业是非常容易的,如学好数学专业转入计算机、电子信息、经济类等专业并无太大困难,而且还大有益处。因此考生要发全面、发展的眼光来认识、选择专业,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也考虑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正确分析和处理“冷”“热”的关系。 2、选择“学校”还是选择“专业”。这是考生和家长非常挠头的事。有的考生估计能进比较优秀的学校,但专业能否如愿以偿难保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如果要满足专业,就 只能进“次”一点的高校。到底是进高校求名气,还是进专业求实惠?考生在咨询时,不同 的人回答可能是不同的。有的人认为选择专业应该很慎重,考生一旦进入这个专业学习, 可能意味着一辈子要从事这个专业的工作,锁定专业虽然不能说是今后从事职业的唯一选 择,至少也是十分重要的选择。笔者认为,如果能进一所好的学校,会带给你无穷受益, 应予珍惜,这时你应淡化专业。如果不够进这类学校的条件,则可以首选自己喜欢的专 业,掌握一门好“手艺”,毕业后择业将容易一些。 3、 选择本省高校还是选择外省高校。造成这一矛盾的原因有二:一方面是高校在制订招生计划时,一般是所在省招生数大于外省,考生的心理是填报招生数多的学校或专业,录取的希望会大一些;另一方面是一些考生不愿意外出读书,特别是大都市和沿海发达地区的考生,从而造成本省高校及专业过分拥挤,就是报外省高校的考生也只填报北京、上海等大都市的高校,造成这些高校录取分数线居高不下,报考者落选率高。所以,考生一定要结合自己对专业的兴趣志向,家庭、经济状况,高校录取分数线等诸因素综合考虑,以求得满意的学校和专业。当代青年也要有“好儿女志在四方”的豪情,跨黄河,过长江,去寻找理想的名校和专业。 4、选择“服从”还是“不服从”。高考志愿表中有“服从其他专业”(专业是否服从分配)栏,即当你进不了自己选报的专业,是否愿意调剂到其他专业?填“专业服从”能增加你所报的某学校的录取机会。笔者还认为,如果自己已发挥了相当的考试水平,分数能达到好学校的录取线,应该填写服从,以增加进入好学校的机会。当然填报时考生应考虑自己的兴趣志向,不可勉强填报,要慎重决定 最后要说的是,填报志愿有风险,填报之前细考量,填报以后就不要后悔,更不必患得患失。不管录取在什么样的学校和专业,只要你努力了,成功一定会属于你。
下一篇:机械滑台的使用和介绍